大型原创古装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进京汇演

  • 时间:
  • 浏览:860
  • 来源:戏米学院

    作为“湖北省优秀剧目北京行”入选剧目,大型原创古装黄梅戏《余三胜轶事》将于本月18日至20日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中国评剧大剧院进行演出。据悉,该剧目于2013年9月首演,已在湖北武汉、安徽安庆等地演出60多场次,并荣获第九届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湖北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多个奖项。

  从人物原型来看,京剧鼻祖余三胜是今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自幼在鄂东、皖西大别山区民间戏班演唱东腔戏,后赴汉口学唱汉调,成为一时隽选,继而北上,加入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渐为主演并成班主,在推动“徽汉合流”形成京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京剧祖师爷,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

  此外,余三胜的儿子余紫云、孙子余叔岩也是京剧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其子余紫云为著名京剧青衣,名列“同光十三绝”,其孙余叔岩,幼年艺名“小小余三胜”,开创京剧余派,与梅兰芳、杨小楼并称“三大贤”,孟小冬、李少春为其弟子。今人将其祖孙三代誉为罗田京剧三余,并赞曰:“一门三泰斗,京剧史传奇”。

  本次《余三胜轶事》首次将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搬上舞台。从剧情来看,少年余三胜在家乡大别山区演唱东腔戏,因与地方恶少之妹杨秋笛相恋遭到反对,被逼离乡,在汉口学过一段汉戏后,北上天津,继而进京接任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班主,将家乡东腔戏、汉戏、徽戏与昆曲等融为一体,创制“反二簧”唱腔,一举唱红京城,被皇上封为“戏状元”,全剧艺术再现了一位民间艺人成长为京剧大师的曲折人生。全剧结构紧凑,故事感人,唱词优雅,唱腔优美,表演生动,以黄梅戏唱腔为主,一台戏中,同时将黄梅戏、汉剧、京剧、鄂东传统地方戏东腔戏4种唱腔融为一炉,是该剧的一大创新,也是一个显著的特色,深受观众喜爱和专家好评。

  “海外许多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京剧。有京剧的地方,必有余派音韵的传承。余派艺术的影响力是绵延不绝、无远弗届的。”京剧票友、中华国剧社创立人汤伯玉表示,其原因是余派是一个最全面、最完美的老生流派,它是学习老生艺术的圭臬与典范。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采用余三胜在家乡唱东腔、到汉口唱汉调,到北京唱京腔的真实唱腔手法,表现余三胜舞台上的曲折离奇和自身的悲欢离合;在余三胜的表演中,在不脱离主体黄梅戏的情况下,可以让观众欣赏——罗田的东腔戏,又能听到湖北最古老典雅的汉剧和国粹京剧,这是整台剧目中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亮点。

  “罗田黄梅剧团把余三胜的故事演义出来,是蛮让人高兴的事。演义得还很好看,这就更让人高兴了。什么叫好看呢?看了还想看,余音绕梁,让人有认知的快感,回去还能玩味,那是比较高级的,也比较少。一般地说,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能够一直吸引你,想知道人物下一步会怎么样,跟着故事走,不跑神,不打野,这就是好看的了。这好看的一步,《余三胜轶事》做到了。”著名剧作家、湖北省文联原主席沈虹光说。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卫聪颖

猜你喜欢

What are the 5 Chinese arts?

WhenreferringtotraditionalChinesearts,thereisn'tauniversallyfixedlistofexactly"fivearts,

2025-04-12

What were 3 traditional arts of China?

ThreetraditionalartsofChina,deeplyrootedinitsculturalheritage,are:Calligraphy(Shufa):The

2025-04-12

京剧考级的报考程序

国家京剧院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院团,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经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批准,面向全国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国家京剧院考级工作坚持以社会效益优先,以普及京剧艺术、弘扬民

2025-03-21

京剧考级可以跳级考吗

京剧考级‌不允许跳级‌,考生必须从一级开始逐级报考,禁止越级。以下是相关依据和说明:‌‌考级规则明确禁止跳级‌根据国家京剧院和南京市京剧团的考级规定,首次参加京剧考级的考生必须

2025-03-21

京剧的旦行中穿短裳的是

在京剧旦行中,穿短裳的主要是指花旦。以下是关于京剧旦行和花旦的详细解释:京剧旦行:京剧的旦行是指扮演女性角色的行当。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等特点,旦行又可以细分为青衣、花旦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