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迎春老师在京昆文化艺术团中以精彩表演“迎春”
- 时间:
- 浏览:953
- 来源:戏米学院
崔迎春老师在京昆文化艺术团中以精彩表演“迎春”
以赵羽先生为团长的北京京昆文化艺术团于今年春节期间打出了一副新牌,推出了两场以老中青三代名家联袂出演的京剧传统剧目折子戏,参加京津冀戏曲院团新春演出季,得到了戏迷的广泛赞誉。戏迷们高兴地议论说,很难得看到这样名家荟萃的高水平演出,真是在皮黄中迎春、庆春了。
赵团长引领的演出团队以创编历史剧,现代戏著称,我看过其中的一部分剧目,感到从编剧到导演、演员、舞美及至文武场都很地道,唱念做舞均是京剧的韵味,《大钊先生》还参加了京剧艺术节,京昆文化艺术团也获得了奖,中国演员杂志还刊文称道这出戏。此次春节演出,一批中老年名家应邀出演,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老旦名家崔迎春的两折戏。
或许是崔老师近来登台演出不多的缘故,或是我错过了她演出的机会,这次我很期盼听她的戏。《钓金龟--开场,康氏出台,先得了碰头彩,原来戏迷都有对崔老师久别重逢的感觉,她的扮相老而不衰,二目有神,台风沉稳大气,念白清晰,引子念起来韵味浓郁,头一段唱“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就让戏迷叫了两次好,到“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一段,更唱得有浓情于其中,时而舒缓,时而流畅,苍音亮音交替运用,观众席上喝彩连连。
崔老师有一副唱老旦的好嗓子,将李派的神韵继承的很好,我曾听过她在国家大剧院的清唱,很是一种艺术享受。再听她的第二折《遇皇后》,又是十分的满足。思儿哭瞎眼睛拄着棍子的老太太一开场时并无多少身段表演,也不能使用眼神,全靠唱腔来吸引观众。崔老师从叫板至大段的演唱,始终抓住台下戏迷,让人们饱了耳福。
除去唱的精彩,崔老师的表演也很精到刻画了两个老太的性格,两折戏均反映了母子深情,只不过张义是穷孩子,赵仁宗是天子,康氏为平民,李后是受迫害的后宫娘娘,二者有共性又有个性。在《钓金龟》中,演员将老母亲对长子夫妻不孝的遗憾、气愤、对张义顽皮玩笑话当真而产生的失望,通过眼神、身段、语气分别表达得准确到位。在《遇皇后》中,将李后对刘妃、郭淮的愤恨,对陈琳等人的谢意,对皇帝儿子的失望,对包拯的期盼等复杂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出来,只不过是李后虽落魄却仍然有很大的“份儿”,敢对包相吆五喝六,不似康氏一般去求儿子养母,可谓在表演上做到演人物演谁似谁,不演自己。因为这两折戏已被戏迷熟的不可再熟了,主要唱段也流传很广,要想在这样的熟戏中再次吸引观众,就要在表演上多下功夫,使之与唱腔共享美誉。崔老师在这方面颇有建树,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中的孝道与母子之情融入表演之中,又注重了两个不同人物的个性,很快使戏迷入了戏,认定台上的不是崔迎春,而就是康氏,李后,也不由得为两个老人的命运担忧,尽管大家都知道结局,但看到康氏送张义去找兄嫂时的情感表演时,仍然心中产生一种悲切切的感觉,听到李后叙述自己遭遇时,也不自觉地同情、怜悯、对宫中恶人恨之又恨。这就是演员演出成功的结局。
崔老师的戏很抓人,其他几位名家的生、旦、净、丑的戏码也很精彩,更有梅花奖得主张军强奚派孔明,听戏听得十分过瘾,这自然是赵羽团长广邀名角的努力所得,看到近年来民营的京昆文化艺术团成长壮大,屡出成果,戏迷不仅高兴,也希望赵团再接再厉,不断地为观众送上一份欣喜。
刘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京剧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