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冯珺:大后台
- 时间:
- 浏览:1005
- 来源:戏米学院
冯珺/著
一个爱戏成痴的箱倌,在梨园大后台上演六十年悲喜人生
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凡
《大后台》是我国著名编剧——夏衍杯获奖编剧冯珺首部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一个爱戏成痴的箱倌,在梨园大后台上演六十年悲喜人生。
著名作家庄秦、音乐人赵牧阳、演员方子哥、画家王笑今鼎力推荐,历经40万字精心磨砺,10年时光反复雕琢,沉淀60载国粹精华,为你讲述国粹之魂、文化之憾、匠人之殇、普世之心。
编辑推荐
◎【跨界之作】全能明星编剧,跨界小说首演。冯珺是一位全能编剧,话剧、昆曲、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小说均有涉猎,而且还出手不凡。这其中包括张少华主演的电视剧《背着奶奶进城》,汪东城主演的网络剧《超级大英雄》。这本小说是冯珺历时10年的一部心血之作。
◎【国粹之魂】这部小说以京剧“箱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人物原型,从京剧戏班“箱倌”这一角度,为人们展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京剧艺人的精神。
◎【文化之憾】这部小说与《大宅门》和《大染坊》相似,通过对一个家族兴衰的描写,展示出时代进步对传统文化之毁坏的遗憾,以及对传统文化遗失和消亡的感叹。
◎【匠人之殇】这是一个传统手艺人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戏班的“箱倌”,是掌握整个戏班道具服饰的管家。主人公的现实原型曾为《梅兰芳》《赵氏孤儿》等京剧题材的电影大作提供戏服。可手艺人一辈子的坚持,却被时代滚滚的洪流无情碾压。
◎【普世之心】我们都是普通人,都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后台。能让你一直坚持下去的,除了热爱,再无其他。
媒体和名家评论
★她,风华正茂,一路坚持,风雨兼程。身后,是不为人知的苦难家史;手中,有一把轻快锋利的笔剑。
——《与神对话:文化名家访谈节目》
作者简介
冯珺——夏衍杯获奖编剧
冯珺是凭着一腔孤勇半路出家成为编剧的,那一年她已有36岁“高龄”,跟“出名要趁早”没有半毛钱关系。她曾经自嘲要感谢上天,让她这个不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人能与她爱的文字相会。
她人生的核心关键词是“任性”。若非她的“任性”,年轻时买卖做得风生水起的她到今天应该是个小富婆;若非她的“任性”,她应该继续在某企业里当着高管;若非她的“任性”,她应该不会做比女博士还要稀有的“女编剧”。当然,也要多亏她的“任性”,不然她怎么能够拿起笔写下那些动人的故事?
她的编剧作品类型广泛,涵盖昆曲、戏剧、电视剧、微电影、电影等。她的第一部编剧作品《迷失》,是曾以《三峡好人》获得国际影帝的韩三明做制片人的文艺电影。她还以电影剧本《爸爸》获得2015夏衍杯潜力电影剧本奖,以微电影作品《刺客》入围2013年巴黎青年短片电影节和山东德州微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由她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作品《背着奶奶进城》和《我要当八路》都曾同时在两大卫视上星播出,而由她编剧、著名影星汪东城主演腾讯超级网剧《超级大英雄》也有不俗的点击率。她的其他编剧作品还包括昆曲《新编三打白骨精》《借扇》,小剧场话剧《一见钟情》等。《大后台》是冯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箱倌”的传承人为原型的首部小说作品。
内容简介
解放前的立秋家是个大宅门儿,立秋的父亲是一位因戏而活、为戏成痴的宅门大爷。但是立秋却没父亲的好命,立秋刚懂事葛家的宅门儿就已经衰落。如果葛立秋不是那么爱戏,他的生活或许不会受那么多苦难,然而人的选择就是自己的命运。
葛立秋本来是要成角儿的,可是命运却让他败了嗓子,从舞台中央来到了后台;刚刚在后台干出点名堂,政治运动又让他当了工人;终于熬到运动结束,他开始重操旧业,可是没过一两年,市场经济又让立秋连饭都吃不饱;刚刚解决了温饱的问题,自己的女儿又因为与家人的关系选择了离家出走……
但是无论何时,他都没忘记过师父的嘱托,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使命。最终,在文化繁荣兴盛的当今,葛立秋苦尽甘来,古稀之年为守了一辈子的后台赢得社会的认可与终生的荣誉。
后台和前台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葛立秋却走了一生。很多东西被时代的车轮碾压过后,就碎了,不值钱了,没人要了。实际上并不是它不好,而是它太好,好到了巅峰,让人够不着了!比如传统戏曲,比如传统手工艺,还比如文学!所以,要无比敬重那些把这些宝贝的碎片抱在怀里放在心上的人。虽然,我们都将被时代的车轮继续碾压!
购书可以登录当当网、京东商城等购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京剧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