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不懈地努力和百倍的热情弘扬国粹艺术
- 时间:
- 浏览:686
- 来源:戏米学院
我是金融街戏剧家协会负责人,金融街老协戏曲协会秘书长,大院社区京剧俱乐部会长和瑞府戏苑副会长兼秘书长。我从小就喜爱京剧艺术,不仅爱听还爱唱,西皮二黄不离嘴,我六十岁以后改唱小生,经常亮一嗓的是《群英会》的周瑜唱段。我周围有一大批戏迷朋友,有爱唱的有爱听的,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国粹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为咱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为咱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满足戏迷票友的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为此在1994年时,我在隆福广场办起了春来茶馆票房,2000年至2003年,接着在西城区文化馆办票房,2003年我垫资10万元,两位老同学各出8万元在东城区创办了瑞府戏苑,从头算起来已经20多年了,我开办第一家票房时,就立下了不盈利的誓言,就是公益性地为戏迷们,为老年人诚心诚意地营造一处弘扬国粹的快乐场地。
瑞府戏苑已经办了12年了,每周开放半天,戏迷票友纷至而来一展风采,很多专业演员在我们倡导公益的感召下也经常来这里与戏迷同乐,在已经举办过的420多期活动中,张学津、李长春、李崇善、孙毓敏、李韵秋、朱宝光、侯连英、刘金泉、李宏图、刘勉宗、张火丁、张建国、王蓉蓉、李岩、张巨萍、陈俊杰、黄炳强、张淑景、郭伟、由奇、刘磊等700多位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战友京剧团、风雷京剧团、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北京戏曲职业学院和一些外地院团的老中青三代演员先后大驾光临,给与了我们有力的支持和鼓励,使戏迷大饱了耳福眼福。专业演员唱后,戏迷纷纷上前请他们签名并合影留念。戏迷们反映,在这里我们不仅能亮几口,还能和京剧名家近距离接触,真是快乐的事。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专题演出,如纪念七一的现代戏专场,纪念李多奎专场,纪念马连良专场,纪念张伯驹专场,十大名净演员专场,青年男旦演员专场等十余场,还冠名参加了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邀请赛,在长安大戏院打出了祝贺横幅“瑞府戏苑主题专场”。在瑞府戏苑成立10周年时,北京京剧院李恩杰院长亲临祝贺。戏迷票友们把票房列入京门三甲,很多老年人来到瑞府戏苑后,活跃了,开心了,有的甚至着迷了,他们觉得生活中不能没有京剧,不能没有瑞府戏苑。
12年的历程,我和理事们付出了很多,不仅是财力,更是精力,但忙碌着也快乐着,看到戏迷们的笑脸,我们的累也值得。随着票房名声的扩大,有外国朋友也来了,照了不少相,电视台来采访开座谈会,中国京剧、中国演员杂志、京剧票界报先后发表了十几篇文章,中国京剧艺术网也多次作了报道。土豆网、优酷网还播放了我们近年来十几次演唱的视频。这时我想,我们不能只是坐等戏迷上门,应当走出去,为更多的人服务,让京剧更为普及。所以我在大家支持下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一是在我居住的大院社区组建京剧队,后来又和附近6个社区的京剧爱好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每周活动两次,大家风雨无阻,在简陋的场地中相互切磋,唱传统戏也唱现代戏,还编演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居民喜闻乐见的节目,自己动手配置一些小道具。赶上春节、重阳节、八一节和夏日广场活动时,我们还粉墨登场,为居民和附近单位演出,还曾连续三年去香山爱暮家养老院慰问老人,也在宋庆龄故居专场慰问金婚老人,看到他们相互搀扶或摇着轮椅为我们击节共鸣时,我们也很感动,演出更为努力了。随着戏曲活动的深化和演出水平的提升,我们先后参加了西城区的六艺大比拼,北京市家庭才艺比赛,北京电视台京剧段位评比,既展示了风采,获取了好评,更愉悦了身心,文昌社区的演出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二是在街道工委和办事处的支持帮助下,组建了金融街道文联戏剧家协会,在每季度一次的演唱活动的基础上,更广泛深入地弘扬国粹,把更多的人吸引到身边。姜亦珊、李梦熊等名家多次参加过这里的演唱活动,并当场点评、辅导。张馨月、侯连英等名家高兴地受聘为我们的戏曲顾问,张馨月、李梦熊还应邀给戏迷票友上了两次辅导课。随着京剧艺术在金融街地区的日益活跃,昆曲、评剧、越剧、豫剧等姐妹剧种也风声水起,社会反响越来越大。仅从2015年3月以来,中国京剧艺术网就报道了八次。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金融街戏剧家协会经过认真准备,有京剧经典《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选段,还有评剧,豫剧现代剧目演唱,演出十分成功,近200名观众不断鼓掌叫好,上级领导也很满意。
三是为戏迷票友创造更多的观摩专业演出的机会,间接地提高演出水平和欣赏水平。当京剧电影工程的部分影片《龙凤呈祥》、《状元媒》拍成后,我千方百计找来百余张票送给大家观看。吉林京剧团倪茂才先生在京演出《杨靖宇》我也请了上百人前去欣赏,并代表瑞府戏苑送上了“感天动地杨靖宇,出神入化倪茂才”等书法作品。观摩迟小秋等名家的演出后,戏迷也都献上了书法与画作,密切了演员与戏迷的联系,大家也十分高兴。
这些年忙忙碌碌,我既是组织者,又是龙套,请演员、请文武场、联系场地、租戏装,我是抬腿蹬车就走,累是够累的,毕竟也奔70岁了,但我看到戏迷票友高兴的样子,特别是我们去慰问香山养老院时,见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和临别时恋恋不舍的表情,身上的累就全没有了。京剧是民族艺术的精华,而老年人愉快地度过晚年也是社会的需要,我要为国粹艺术的传承,为老年社会的到来作一点实事,就要豁出点什么,所以我还要从小处入手,多做实事,我考虑,金融街高楼林立、白领汇集,怎么才能以京剧为纽带,增进与驻街单位的文化联姻?附近有不少学校,我们又具备了一定的演出实力,能不能为京剧进校园活动尽一份力量?京剧资源越来越丰富,我们能不能自己创作一出反映金融街风貌的现代剧目?当然这是长远的想法,还要做扎实的工作才能实现,但我不能满足现状要继续前行。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就是想用自己的热情和不懈努力去弘扬国粹,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微薄的贡献!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资讯编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