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靠什么挽颓势于既倒

  • 时间:
  • 浏览:619
  • 来源:戏米学院

  看了《光明日报》12月11日版《百家讲坛应在变革中求发展》一文颇感困惑,文中说百家讲坛至今运作平稳,没出现收视危机。而我在近两个月来耳濡目染的文字多是讲它危机重重的,据说想让曾经在“讲坛”中曾火爆过的人来救场,挽颓势于既倒,建奇功于当下。但我以为学术专家也不是样样精通的超人,术业有专攻;擅品“三国”的学者,不一定就擅讲《史记》;精通说《论语》的教授,未必能说明白《庄子》;因此寄希望于个别教授把百家讲坛撑起来,这种思路有些狭隘。

  

  受媒体的追捧,百家讲坛曾经是一道娱乐的奇观,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议论的都是百家讲坛,因此成就了几个学术明星,但讲坛中的学术气质则离大众却越来越远了,代之而起的是明星频频各地秀场,百家讲坛阵地却危机四伏了。一档文化节目在收视率的数字攀升中,渐渐迷失自我,错失发展良机。尽管“讲坛”内部也一直在酝酿改革,甚至想从古代经典名著的品说发展到请人讲“红旗渠的故事”,还拟请评书家单田芳来讲林则徐以赚取人气;但结果还是很难振奋人心,百家讲坛的人气不旺。

  

  但是我们不能责怪百家讲坛,一档文化节目能“火”已经是文化奇观了,还要求它一直“火”下去,保持高数字的收视率,那得在奇观前加上一个数字,我想应该是“一万年”;如果再以此来定取舍标准的话,那就要在一万年前打个大大的问号了,贻笑大方!这就好比让有先天不足的人,不顾虚症,硬去玩命。所以,这株被拔苗助长的稻谷千万不能再拔了,让它深植在土地里修养生息吧;否则,我们连这一点精神食量也没有了。

  

  试想,一个依托强势传媒而火爆起来的文化节目,不就是把文化和影像嫁接结出了些花果吗?它根本就挡不住那些先天就和强势传媒有渊源的节目:影视剧场,歌舞晚会,访谈互动,哪个节目不比单靠“讲”而精彩的讲坛夺人眼球?如此先天条件还要让它一直“火”下去,这本身就是逻辑错误。所以,对这样的节目定位很重要,能让一部分人坚持看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你看我们的国粹京剧,不就是在有固定观众群的坚守下坚持播下来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在改善文化“墒情”上下功夫。

  

  当下我很怀疑国人的鉴赏力是否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如此迷恋直线飙升的数字,而根本顾及不上艺术欣赏的本质规律,处处用经济指标的飞速增长来打量不同领域的各项事物,似乎不管什么都必须保持增长,放缓就意味着危机,低谷就象征着结束;其实这种狭隘和短视的思维会加剧人们的偏执,使人们根本意识不到人在心境平和的过程中是能够进行自我调整的,通过在低谷中冷静地审慎自己的不足,才能使艺术向良性发展。

  

  况且人的审美也是有疲劳期的,哪能要求让人们对一档节目永远保持亢奋?百家讲坛也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节目组,也有体能和智慧的低谷和疲劳期,我们应该允许一个文化品牌节目来自己进行调整。如果至此还有人顽固地以曾经很“火”为借口,是否很“火”为标准,甚至一不如意就考虑把这个节目撤下,一“罢”了之,那说明有些人手中的权力已经滥用到失控了,如此眼前则可见文化已伤痕处处。

[稿源:红网]

[作者:王呈伟]

[编辑:耿红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京剧网

猜你喜欢

What are the 5 Chinese arts?

WhenreferringtotraditionalChinesearts,thereisn'tauniversallyfixedlistofexactly"fivearts,

2025-04-12

What were 3 traditional arts of China?

ThreetraditionalartsofChina,deeplyrootedinitsculturalheritage,are:Calligraphy(Shufa):The

2025-04-12

京剧考级的报考程序

国家京剧院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院团,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经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批准,面向全国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国家京剧院考级工作坚持以社会效益优先,以普及京剧艺术、弘扬民

2025-03-21

京剧考级可以跳级考吗

京剧考级‌不允许跳级‌,考生必须从一级开始逐级报考,禁止越级。以下是相关依据和说明:‌‌考级规则明确禁止跳级‌根据国家京剧院和南京市京剧团的考级规定,首次参加京剧考级的考生必须

2025-03-21

京剧的旦行中穿短裳的是

在京剧旦行中,穿短裳的主要是指花旦。以下是关于京剧旦行和花旦的详细解释:京剧旦行:京剧的旦行是指扮演女性角色的行当。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等特点,旦行又可以细分为青衣、花旦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