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李世济的第二位老师
- 时间:
- 浏览:523
- 来源:戏米学院
马连良,李世济的第二位老师
雷 雨
2016年5月8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病逝。作为酷爱马派艺术的戏迷,我对于这位马连良大师亲手提携的著名青衣并不陌生。而李世济先生生前也一直对马大师尊重有加,念念不忘。凡是与纪念马先生有关的演出,她场场不落。而且,她还多次与马派传人张学津、冯志孝等在舞台上合作。
从多年前的新闻媒体获悉,1991年11月17日下午,李世济先生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做的有关程派唱腔艺术析解的讲座中,不止一次饱含深情地谈到,京剧大师马连良是对她影响至深的第二位老师。这不免使我想到了我所了解的李世济先生与马大师合作时的一些往事。
李世济从12岁开始向程砚秋先生学程派戏。1956年,23岁的李世济加入北京京剧团,开始与马连良先生合作。想到即将与名满天下的艺术大师同台,李世济既兴奋又紧张。
李世济与马先生初次合作的剧目有:《三娘教子》、《法门寺》和《审头刺汤》。当时,李世济心理压力非常大,一时紧张得嗓音沙哑。马先生夫人陈慧琏立即带李世济去一位名医那里针灸调理。马先生则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她排练,且亲自示范,甚至手把手地教她。李世济终于鼓足勇气唱完了这几出戏,然而,她自己却感到很不满意。马先生鼓励她说:“台上的事儿,不能一口就吃个胖子出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以后,马先生又告诉李世济:“演戏有会、通、精、化四个阶段。你现在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演,只能算个会;戏演多了,好戏看多了,掌握了规律就能相通;琢磨细节,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才可以出精品;自己能够通融汇合,进行创造,到了化境,才能成为好演员。”
1958年3月,程砚秋先生病逝。在李世济和唐在炘痛哭之际,一双温暖有力的手按在他们的肩上。回头一看,是白发苍苍的马先生。泪眼朦胧的马先生强忍悲痛,对他们说:“你们对得起程先生,程先生有你们这样忠诚的学生应当瞑目。”自那天起,马先生就主动承担起了双重老师的责任。他除了观察李世济台上的表现,还私下里向赵桐珊先生打听李世济的学习进度。有时,大清早就拄着手杖到长安大戏院看李世济跟李金鸿先生练功。李世济单独演出的时候,马先生常去看戏,而且不断对服装的颜色、舞台的调度及表演动作等提出改进意见。李世济很刻苦,当得知马先生暗中督促自己后,笑着问马先生:“调查得怎么样?没有偷懒吧?”马先生意味深长地说:“程先生故去了,我有责任关心你的成长。勤奋是演员的必要条件。我们那时候学戏靠‘偷’;晚上花一个铜子买一碗面,端在手里,装成给听戏的主顾送面的。混进园子后,找一个角落,吃了面,再脱下长衫和布鞋卷起来放好,以免弄脏了,然后才站在庭柱后面看戏。看戏的时候还得时时留神,不能让台上的主角发现。整晚上也不敢出戏园子,连厕所也不敢上。因为一出门又得花一个铜子。就这样,往往要从晚上六点看到深夜两三点钟。旧社会学戏这样苦,现在你们学戏的条件是我们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你更应该珍惜学习机会,时时记住要勤奋。”
对于马先生的有些教诲,李世济是有个理解过程的。有时马先生催她加快舞台节奏,可她仍然稳如泰山。比如在《审头刺汤》“审头”一场中,雪艳心如火焚,节奏应当紧多弛少;可李世济开始演雪艳时却像背书一样,演得四平八稳,没有起伏。后来,她琢磨了马先生的指点,才逐步改进,收到良好效果。
马先生常常教李世济,演戏要入戏,要进入角色。开始,李世济总也把握不好。又一次演《审头刺汤》时,马先生扮演的陆炳念到:“哪个是你丈夫的人头,提头来见”,李世济从马先生暗示哪一个是假莫怀古的人头的眼神里得到了启示,领悟到雪艳此刻的心情,她开始进入角色。由于唱念和表演程式都有了思想主宰,戏就演得有感情了。这场戏演完后,马先生夸赞李世济:“今天演得好,开始入门了。”这次演出使李世济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升华;从背书式的程式化演唱,进入到对人物思想脉络进行探求。
李世济演技日臻成熟,马先生非常欣慰,有时还请她吃烤肉作为奖赏。然而,就在李世济得意的时候,马先生却给了她一次让她刻骨铭心的批评。
那天,李世济与马先生合演《桑园会》,剧场气氛非常热烈。戏接近尾声了,秋胡(马先生饰)跪在罗敷(李世济饰)面前,请求宽恕。罗敷仰起头来根本不睬。这时,秋胡扯了扯罗敷的衣角,用手叩地三下,表示向她赔礼。罗敷甩袖子,仍不理睬。秋胡又扯罗敷的衣袖,要罗敷搀他起来,罗敷用手势表示,要秋胡向她磕三个头才能搀他。(这段戏采用哑剧形式,完全用手势表演。)李世济用手势比划完了后,马先生却冒出这样一句词:“我不懂啊!”李世济想,马先生真会开玩笑,怎么加上一句词呢?她只好用手势又比划了一次,没想到,马先生竟说:“我还是不懂啊!”这下李世济可懵了,心急火燎,汗也出来了。只有撩起水袖,露出胳膊,又比划了一次。这时马先生扮演的秋胡才说:“喔,这次我看明白了!”这样,戏才演下去。散戏后,李世济心有余悸地对马先生说:“您可把我吓坏了!”马先生说:“你想想看,这段戏全靠手势,你用水袖挡住手指,谁知道你比划什么?戏演给谁看哪?演给观众看,所以要让观众看明白,光自己心里知道不行。这出戏是戏妻,可以加点词,观众不会感到意外,表示在戏妻嘛。我这么做为的是让你记住。”李世济说:“要是我不撩起水袖,这戏演到天亮也完不了啊。”马先生说:“我能叫你下不了台,也能叫你下得了台,否则算什么老资格呢!”
“戏演给谁看?”、“要让观众看明白,光自己心里知道不行。”马先生的话深深地印在李世济的脑海里。在马先生的悉心教诲下,李世济的艺术水平飞速提高,逐渐成为京剧旦行中的佼佼者。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京剧网
猜你喜欢